
目前,關于盈余質量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并且多是盈余質量與股權結構、獨立董事設置、外部審計等公司治理和外界影響因素關聯(lián)研究,而對盈余質量自身內涵研究則愈來愈少,這容易迷失研究方向。本文從會計信息質量和盈余質量實證研究代理變量兩方面論證了盈余質量的內涵,證實了如實反映是盈余質量的基礎,相關性是盈余質量的靈魂。
一、基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盈余質量內涵研究
我國在2006年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明確了8項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其中可靠性和相關性為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并在可靠性要求中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jù)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可見,如實反映是可靠性的靈魂。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1980年頒布了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即《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該公告明確了在決策有用性的目標前提下,會計信息主要質量特征是相關性和可靠性,而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及時性、公允表述、可驗證性和中立性是次要的質量特征。2010年9月,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發(fā)布了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取代了原第1號和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該公告中,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分為三個層次:基本質量特征、增進質量特征和約束條件。基本質量特征指相關性、重要性和如實反映;增進質量特征有可比性、可稽核性、及時性與可理解性;成本與效益則是約束條件。如實反映取代了可靠性,使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描述更加準確。重要性應屬于相關性的內容。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也于2010年發(fā)布財務報告概念框架,與FASB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基本一致,因為這兩個公告是FASB與IASB聯(lián)合工作的結果。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相關性和如實反映是會計信息首要與基本的質量特征要求。盈余是企業(yè)內外利益相關者最為關注的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如實反映自然也是盈余質量的基本質量特征要求,即在公認會計原則基礎上,盈余如實反映了企業(yè)經營成果及其產生過程,同時與決策者決策所需信息相關,降低決策人的決策風險,就是高質量盈余;反之,則是低質量盈余。如實反映是對兩個過程的如實反映:一是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二是會計基本處理程序。在實證研究中,盈余質量代理變量的選擇也反映了這兩個基本質量特征。
二、基于實證研究代理變量的盈余質量內涵研究
?。ㄒ唬┯嗟某掷m(xù)性
盈余按其持續(xù)性可分為三類:永久性盈余、暫時性盈余、與價格無關的持續(xù)性為零的盈余(Ramakrishnan and Thomas,1991)。永久性盈余是企業(yè)的核心盈余,按照企業(yè)經營發(fā)展規(guī)律,永久性盈余在企業(yè)未來是可持續(xù)的。暫時性盈余則只影響當期收益,不會持續(xù)到下期。持續(xù)性為零的盈余雖會影響當期盈余但不會改變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量,所以不會影響企業(yè)的價值。會計核算如果是對企業(yè)生產經營流程如實反映,則持續(xù)性會在上下期盈余之間有所體現(xiàn),用公式表示為:
Earningst+1=?琢+?茁1Earningst(或?茁1CFt+?茁2Accruals)+?著t
(1)
Earningst為t期的盈余,Earningst+1為t+1期的盈余(下同)。系數(shù)?茁1即表示持續(xù)性,該系數(shù)越大,盈余持續(xù)性越強,盈余質量越高(或將盈余分為現(xiàn)金流量和應計利潤兩部分,?茁1、?茁2分別表示這兩部分持續(xù)性)。利用盈余的持續(xù)性,可對企業(yè)未來的盈余或現(xiàn)金流量進行預測,從而能夠相對準確地評估企業(yè)的價值。而盈余具有持續(xù)性,是會計對企業(yè)生產經營過程如實反映的結果,是企業(yè)經營規(guī)律的體現(xiàn)。
?。ǘ┯喙芾韺е掠嗟钠交?
此處盈余的平滑主要指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而導致的盈余平滑。管理層利用盈余管理手段進行盈余平滑,使盈余質量表面看更好一些,實則降低了盈余的信息含量(Leuz,2003),降低了盈余的預測能力,不能如實反映企業(yè)實際的經營狀況、商業(yè)模式以及所處的經營環(huán)境。Leuz等(2003)提出了辨別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而導致盈余平滑的方法,即:σ(Earnings)/σ(Cashflows),盈余變動的標準差/現(xiàn)金流量的標準差,比值如果較小預示著管理層進行了收益平滑。因為經營現(xiàn)金流量不容易操縱,雖然現(xiàn)金流量對當期業(yè)績的反映不全面,但是它的波動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企業(yè)經營模式及外部環(huán)境對經營的影響,應與收益波動有相一致的趨勢,即兩者標準差比值應接近1,如比值偏小,意味著經營收益波動小,比較平滑,而經營現(xiàn)金流量則波動較大,管理層進行了盈余管理。此指標也是從如實反映角度檢驗盈余質量。
?。ㄈ嬂麧櫡?
應計利潤法是實證研究中評價盈余質量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假定現(xiàn)金流量為真實,通過對應計利潤真實性的評估進而評價盈余質量,亦是基于如實反映評價盈余質量。已有的研究計算應計利潤采用如下方法:
應計利潤=盈余-現(xiàn)金流量凈額
應計利潤=△(非現(xiàn)金流動資本)=(△流動資產-△現(xiàn)金-△流動負債)
應計利潤=△(凈經營資產)=(△資產-△現(xiàn)金-△負債)
還有的研究使用特定的應計項目,如債權債務項目的變動等。
采用應計利潤評價盈余質量時,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jù)絕對值評價:較大的、非常的應計利潤代表低質量盈余;二是區(qū)分正常與非正常應計盈余,研究者使用模型區(qū)分正常與非正常應計盈余:如Jones(1991)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Sloans and Sweeney,1995)、行業(yè)業(yè)績配比模型(Kothari,Leone and Wasley,2005)。目的就是區(qū)分出非正常應計盈余,非常應計盈余大則盈余質量低。
?。ㄋ模┓植紮z測法
這種方法主要通過分析盈余或以盈余為基礎計算相應的比率在特定數(shù)值附近分布來檢測盈余質量。這些特定數(shù)值可能是:零;財務分析師的預測值;上年盈余;監(jiān)管部門核定的“入門標準”(如我國股票市場增發(fā)股票要求的最低利潤率等)。已有研究表明,如果在這些數(shù)值附近出現(xiàn)比正常預期較多或較少的觀察值,則說明企業(yè)存在盈余管理行為,操縱了盈余,盈余質量將降低。該種方法也是從如實反映方面評價盈余質量。
(五)應計模型殘差法
使用應計模型的殘差評價盈余質量,先是基于如實反映角度,后是基于相關性角度。Dechow and Dichev(2002)根據(jù)應計盈余與上期、本期與下期現(xiàn)金流量的關系,推導出應計盈余與現(xiàn)金流量之間的模型,即:△WCt=b0+b1×CFOt-1+b2×CFOt+b3×CFOt+1+?著t,△WCt為流動性應計,CFO為相近流量。?著t代表回歸殘差,表明流動性應計和現(xiàn)金流量不相匹配程度,并用其絕對值表示不相匹配的程度,這是基于如實反映角度評價盈余質量。Jennifer Francis,Ryan LaFond,Per Olsson和Katherine Schipper(2005)將盈余質量定義為殘差的標準差,將盈余質量作為影響資產定價信息風險因素的表征變量,即殘差數(shù)值大小不再作為評價盈余質量的標準,而將5年殘差的波動情況作為評價盈余質量的依據(jù)。殘差值很大,但是波動較小,投資者能夠合理的預計到,帶給投資者的風險較小,盈余質量仍然是好的。從殘差的波動性評價盈余質量,則是從與決策者相關角度進行評價的。
?。┯喾从诚禂?shù)
與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能夠幫助決策者做出有效決策,是高質量的會計信息。盈余本身就是利益相關者最為關注的會計指標,所以其對決策者有用性不言而喻。相關性最為直接的實證代理變量就是盈余反映系數(shù),即:Rt+1=?琢+?茁(Earningst)+?著t,Rt+1為t+1年的股票回報率,?茁為盈余反映系數(shù),該值越高,說明盈余的信息含量越高,盈余質量越好;該回歸方程的擬合度越好,即R2越大,說明盈余的價值相關性越強。
三、結論
綜上分析,無論是從會計信息質量理論角度,還是從實證研究代理變量方面,如實反映和相關性是盈余最基本的質量特征。在二者關系中,如實反映是基礎,盈余指標自身相關性較強,只要是如實反映的盈余,就會有益于決策者做出決策,所以,相關性是盈余自身靈魂所在,只要是如實反映的盈余,其相關性自然是最強的。所以,在盈余質量影響因素分析時,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均不能脫離如實反映與相關性這兩個基本特征。否則將會迷失研究方向,將研究引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