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西方國家出現的企業(yè)盈余管理的問題,也必然出現在我國的公司與企業(yè)中,因此,對盈余管理問題的研究和探討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概念以及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方法,并探討了盈余管理的計量方法,希望對我國企業(yè)盈余管理問題的探究起到積極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盈余管理;問題;探討
盈余管理是企業(yè)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一個重點。西方國家有關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我國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到20世紀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步出現少數相關文獻,且其研究往往不夠系統(tǒng)和全面。為了很好地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歸納和梳理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盈余管理概念的解析
在會計學界存在著不同的盈余管理定義,按照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雪普的定義,盈余管理實際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另一美國會計學家斯考特認為盈余管理是“在GAPP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yè)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隨著人們對盈余管理認識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概念,根據研究分析,我們認為:盈余管理發(fā)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yè)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guī)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時,旨在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濟業(yè)績?yōu)榛A的利益關系人的決策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的后果。
盈余管理必然會同時涉及經濟收益和會計數據的信號作用問題。盡管人們并不知道企業(yè)究竟有多大的經濟收益,但盈余管理最終還是離不開經濟收益這一基準。更何況在盈余管理研究中,人們已開始尋找某些指標如現金流量等并試圖在某種意義和程度上來反映經濟收益。應當注意到,無論是盈余管理在企業(yè)的實踐還是盈余管理的理論研究都非常關心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盈余管理所瞄準的方向正是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關于盈余管理的“經濟收益觀”與“信息觀”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國家由于證券市場的發(fā)達和完善程度差異較大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發(fā)達證券市場環(huán)境下的盈余管理,人們考慮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和信號作用就會多一些,其“信息觀”的重要地位也更加明顯些;相反,欠發(fā)達證券市場環(huán)境下的盈余管理,人們則容易拘泥于會計報告收益與經濟收益或其它法規(guī)決定的收益之間的偏差,其“經濟收益觀”的地位相應地更為突出。
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確又非常復雜。所謂明確是指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取私人利益,這點是可以充分加以肯定的。盈余管理是與公眾利益、中立性原則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利益表現形式也十分復雜。有的是直接的經濟利益如經理人員分紅的增加,有的是間接的利益如職位晉升、股價飆升,會計數據的信號作用也常常表現在這里。有的是立竿見影的,有的則要潛伏很長的時期。正是由于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確又非常復雜,因此大眾傳播媒介普遍認為,盈余管理是件壞事,它們還比較喜歡采用盈利操縱(earnings manipulation)的概念;而機會主義的管理者則認為盈余管理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會計學術界的許多研究也持這種觀點。
二、盈余管理的動機
直接操作盈余管理的主體往往是企業(yè)的管理層。經理人通過盈余管理,對外傳達其擁有高超管理技能的信號,因而得到更多的分紅、認股權或者晉升機會,同時減少委托人對代理人進行干預或撤換的幾率。這是管理層對高額報酬和職業(yè)競爭壓力所做出的回應。希利在其一篇名為《獎金計劃對會計決策的影響》中對盈余管理進行了著名的實證研究。希利認為由于外部利益集團,包括董事會本身都無法準確了解公司利潤,所以經營者就會乘機操縱凈收益,以使公司報酬合同中規(guī)定的獎金達到最大化。
債務契約中常常包含了保護債券人的條款,如限制現金股利的發(fā)放,限制營運資金的最低水平,規(guī)定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以保證債券人貸款的安全性,由于違返合同的代價常常是高昂的,因此面臨違約風險的企業(yè)經營者就會利用盈余管理避免違約。
盈余管理的資本市場動因是多元的,其中籌資動機最為顯著,即以高報的收益取得銀行和投資人的信任,爭取到更多的貸款和投資,因而占據了資源配置上的優(yōu)勢?;I資動機在上市公司具體體現為上市動機、配股動機和避免退市動機等。我國《公司法》對首次發(fā)行股票的公司規(guī)定了財務指標的及格線,企業(yè)往往會積極利用盈余管理調整凈資產收益率,以達到配股的目的。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
財務盈余管理是指通過財務活動(籌資、投資、分配等)的合理安排使會計報表呈現出期望的結果。和會計盈余管理不同,財務盈余管理關鍵不是會計政策的選擇(甚至不涉及會計政策選擇問題),而是通過財務活動有效安排來影響會計報表。
最典型的財務盈余管理是債務重組。很多*ST公司都將債務重組當成了“摘星”撒手锏?! ⊥ㄟ^融資渠道選擇和融資方式的安排,去影響財務結構,進而影響EPS(每股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也是財務盈余管理的有效手段。在總資產報酬率不變的情況下,負債占總資產比例不同,由于負債的“杠桿”作用,EPS和凈資產收益率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因此,公司財務高管可以根據公司的EPS和凈資產收益率目標、一般總資產收益率這些數據,倒推出期望的負債比率,然后針對性地組織相應的融資活動。帶有利潤分配性質的員工股權激勵也會對利潤產生重要影響,在利潤豐厚的年景推出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利用股權激勵費用攤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利潤。
四、盈余管理的計量
學術界在盈余管理領域大量研究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如何計量盈余管理程度??傮w而言,研究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有:總體應計利潤模型、特定應計利潤模型和盈余分布模型。
總體應計利潤模型是西方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計量方法。根據應計利潤的易操縱程度,可以將總應計利潤分為操縱性應計和非操縱性應計利潤,并用操縱性應計利潤來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該法最早的文獻是Healy和DcAngelo,他們用應計利潤總額及其變動來代表經理人員對盈余的管理。Jones模型是該方法最具影響力的模型,它用回歸方程控制影響非操縱性應計利潤的因素,尋求應計利潤總額與銷售額變動及固定資產間的關系。該法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六種: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行業(yè)模型以及KS模型。盡管該方法在盈余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它依賴于一些主觀的假設,有很大的局限性。
特定應計利潤模型是通過一個或一組特定的應計項目建立計算模型,以此來檢測是否存在盈余管理。這種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個或某些特定的行業(yè),如銀行業(yè)中的貸款損失準備和意外險保險公司的索賠準備。McNichols指出,特殊應計利潤模型便于識別影響應計項的關鍵因素,并可以在某些行業(yè)有較好的應用。其缺點是收集信息比較困難,且不易一般化。
盈余分布法通過研究管理后盈余的分布來檢測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為。該方法有兩個顯著的優(yōu)點:一是研究者盈余管理的確定不用估計充滿噪音的可控應計利潤來檢驗,僅需通過分布函數在給定閥值處的不連續(xù)性來確定。二是這種方法能估計閥值處盈余管理的普遍性。但其顯著的缺點是不能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
國內的盈余管理實證研究中,多數采用的是Jones模型和修正的Jones模型。例如,陳漢文和蔡春直接使用修正的Jones模型;而另一些學者對修正的Jones模型進行了拓展,如陸建橋在修正的Jones模型基礎上,在自變量中增加了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變量;徐浩萍則沿用了修正Jones模型的思想,認為現金銷售收入的變動、長期資產水平及其增量是影響非操縱性應計利潤和經營性應計利潤的重要因素,為控制行業(yè)因素,將這些變量的行業(yè)平均值也一并作為自變量。
總之,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加速了公認會計原則的完善和發(fā)展,不僅自身成為現代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大大促進了現代會計理論及其研究方法的發(fā)展。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也促進了會計與資本市場、審計、盈利預測、行為會計以及所得稅會計等領域的研究。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還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組織行為與控制、績效評估與報酬計劃、證券市場監(jiān)管等一系列理論與實務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