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資產減值準則妥善處理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關系,正確處理了立足國情與國際趨同的關系,雖然它與國際會計準則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未能使企業(yè)完全喪失盈余管理的空間,但在我國目前強調會計信息可靠性的情況下,不允許轉回長期資產減值損失是現實的選擇,將更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改善資本市場的現狀,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經濟、快速、健康地發(fā)展。
一、資產減值確認時間的比較
(一)國際會計準則。
(二)美國會計準則。
(三)英國會計準則。
(四)我國新會計準則。企業(yè)應當在會計期末對各項資產進行核查,判斷資產是否有跡象表明可能發(fā)生了減值。某項資產如存在減值跡象,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以確定減值損失;如不存在減值跡象,不應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
二、資產減值確認標準的比較
資產減值確認的標準主要有經濟性標準、可能性標準和永久性標準。
(一)國際會計準則。
(二)美國會計準則。
(三)英國會計準則。
(四)我國新會計準則。我國采用的是經濟性標準?!镀髽I(yè)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五條規(guī)定,“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蔽覈鴮Y產減值的確認標準采用經濟性標準,一方面是考慮了會計國際趨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交易環(huán)境和實質相同的情況下采納應用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同的會計處理,若采用經濟性標準將更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三、資產減值計量的比較
(一)國際會計準則。
(二)美國會計準則。
(三)英國會計準則。
(四)我國新會計準則。新準則規(guī)定,采用“可收回金額”作為資產減值的計量屬性。準則規(guī)定,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低于資產賬面價值的部分確認為減值損失。而且對公允價值、處置費用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等分別作了較為詳細的指導規(guī)定。
四、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
(一)國際會計準則。
(二)美國會計準則。FAS144規(guī)定,減值損失確認后,已減少的資產賬面價值(即公允價值)作為資產的新的成本入賬,不允許轉回以前已確認的減值損失。這一點和我國的準則是一致的。
(三)英國會計準則。
(四)我國新會計準則。新準則規(guī)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企業(yè)通過計提減值準備來操縱利潤。國際會計準則規(guī)定主體必須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判定是否已有跡象表明以前年度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再存在或已減少。在最后確認資產減值損失以后,只有在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中所使用的估計發(fā)生改變時,才能轉回以前年度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但已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在隨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詳文見《商業(yè)會計》2007年9月 第18期)